“老师好,我们漫步上海街头或是在外地旅游的时候,总会听人给我们介绍一些特别的建筑,而其中总是离不开建筑风格。但仔细想想,‘建筑风格‘这个事情非常抽象,它不像年代、高度、材料等等这些特征,比较便于描述,那建筑风格这个东西,我们要怎么学习呢?这会不会很难呢?”今天,“中西建筑风格演变”系列科普片正式上线哔哩哔哩、优酷和腾讯视频。
第一课开篇,阳光洒进邬达克纪念馆二楼,来自洋泾中心的王婧婷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规划师廖方,作为科普专家将在七集系列片中为学生授课、答疑、解惑。他将带领学生课题组,一起梳理中西方古典建筑样式、断代和辩认要素,结合历史知识讲解这些风格要素的成因,还将结合上海的历史建筑予以形象的说明。
“作为‘中西建筑风格演变’系列科普片的出品人,我们身处的这幢邬达克旧居建筑的守护者,我首先感谢大家,在这个美好春天来到这里,与我们一起共同见证,参与建筑科普的研讨。”今天,在邬达克纪念馆,还特别举行了科普课件的上线发布仪式,馆长刘素华动情地回忆了八年来开展建筑科普工作的点滴,“当年邬达克纪念馆开馆,我先是担心纪念馆没人来,接着来的人多了,但看到(纪念馆)来的大多是中老年市民,鲜少年轻的面孔,我又生出了新的担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团队开始策划组织面向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建筑科普工作,他们从邬达克纪念馆周边的中学、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出发,不断拓展、延伸科普教育基地,包括郑时龄院士杏彩体育、当代建筑大师汪孝安、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在内的,以同济大学、华建集团为主约40名建筑大咖,成为了“探索邬达克”的建筑科普专家。“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走近历史建筑,通过建筑这一载体阅读、学习科学技术,走近城市历史文化,我便心生欢喜与莫名感动。”不过,开展的科普论坛与讲座,往往推出即秒空,特别是疫情之后,团队也越来越意识到开发基于网络播放的科普视频课件,能够创建一个没有边界没有时间限制的科普课堂。
经过数年来的体悟、策划、研讨、摄制杏彩体育,在建党100周年的2021年,这支建筑科普专家团队继《建筑科学创意普及课程》20集、《我的未来城市》5集、《系列邬达克建筑》5集,今天又奉出了一套兼具学术纵深和创新意趣的科普片,“我深信这是又一次新的出发。科普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的美好事业,杏彩登录我为有机会因为科普得以和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各界师友共事,而倍感荣幸。” 《中西建筑风格演变》系列科普片主讲人廖方这样说。
今天发布的“系列中西建筑风格演变科普课件”共七集,以廖方带领学生课题组学习调研、课题辅导、面对面授课、答疑解惑等方式展开科普课件内容。其中第一集:中西古典建筑风格演变概览;第二集:西方建筑风格—远古篇;第三集:西方建筑风格—中世纪篇;第四集:西方建筑风格—文艺复兴篇;第五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体系的创立—王安石变法与《营造法式》;第六集:模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风格的“密码”;第七集:营造学社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解码”。
据介绍,系列片后半部分中关于中国建筑风格的梳理,是围绕《营造法式》展开的。“1925年《营造法式》‘陶本’刊发,近代‘新史学’倡导者梁启超将此书寄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的儿子梁思成与儿媳林徽因,梁启超在信中说,‘一千年前有此杰作,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光’。梁、林两位先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奠基者,后来成立的‘营造学社’,建筑家们通过对各地古建筑遗址进行深入细致的采集、测绘、拍摄、做系统记录,与中国古代建筑的消失赛跑,同时推促社会保护。这本书他们毕生置于案头研学,梁、林独子的名字梁从诫,此‘诫’为《营造法式》作者李诫之名,从诫,似有终身追随李诫大师之意。”廖方带着一名建筑师的骄傲和感动说,“这部著作、这个故事里有梁、林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科学技术传承的自觉担当。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追随者,我们更希望以此激励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带着使命,也带着责任,作为一名科普专家,廖方兴奋而又忐忑地平生第一次撰写视频脚本,学习拍摄机位,熟悉镜头感觉,“希望在回望历史诗画的同时,找到当代科普创作的通感。”(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